黎群,黎群讲师,黎群联系方式,黎群培训师-【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黎群: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
2016-01-20 40839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文化管理研究所所长 黎群博士

(原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年12期,微信公众号:jdliqun)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质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既存在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 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的形成。 2、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 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3、制度与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 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4、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 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5、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 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二、如何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的一致性 1、企业制度应与企业文化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企业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与企业文化理念相违背的问题。 企业制度和控制系统的类型、控制的程度及由控制的结果而发生的变革,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过程。通过控制系统的工作,企业文化可以得到培育与提高。 企业制度的健全化、规范化和完善,有助于通过制度将企业倡导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出来,借助于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的契合应从以下角度入手: (1)公司明确提出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企业制度制定的指导思想,同时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高度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将理念的精神落到实处。 (2)依据已经确认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检查企业现行制度中有没有与文化理念相违背的内容,强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制度,修正或废弃与企业文化不相容的制度。 (3)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基准,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适应变化和提升了的理念。通过组织和管理手段,防止刚性的制度对文化理念的侵蚀。 (4)通过企业控制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控制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及时纠正偏差,并对文化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5)通过必要条件,将企业文化理念的贯彻执行制度化。 2、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一致性的方法(1)让员工了解他们在制度制定中的角色要求 员工希望个人成功,希望通过企业的成功而达成个人的成功,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企业帮助员工实现成功的方法,首先是要让他们了解他们在企业制度制定中的角色要求,并使之努力符合甚至超过这些要求。 企业可以有多种方法让员工了解他们的角色要求: 1)正规的工作说明。正规的工作说明把每一项工作的参与程度做了说明,并对其要求逐一进行详细解释以保证工作的成功。 2)制定制度时上下级面对面地会谈与沟通。管理者、监督者通过与部下面对面的会谈来了解他们的要求,向他们讲清楚他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3)如果制度发生了基于文化理念的变化,而员工还是基于自身利益而固守原来的想法,那么,管理层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员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文化变革和制度变革中的位置,并力求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护新的制度,扮演新角色。 企业在实施文化变革时,很显然对企业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管理者必须以不同于往常的方式进行管理,还必须对新的行为进行奖励和评估。企业员工同样必须以不同于往常的行为行事,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会要求有不同的角色要求。(2)制度的方向定位 作为企业文化变革的一部分,基于新文化理念的制度将企业所有成员引向新的文化,因此,员工们应该了解企业为了创建一个有利的企业文化环境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正在从事什么工作,了解企业期望他们能做出的贡献,在新的制度面前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等等。不管企业运用的是哪一种手段,目前的在职员工和将来加入的员工都必须经过这一过程的教育。制度方向定位的表现形式有: 及时发布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文件、企业制度变革实施阶段产生或加以改变的文件或政策等。 对制度变迁过程中有关员工的角色变化提出新的要求。 支持新文化的观点和理论说明。 对企业迄今已经实施的制度变革加以充分说明,让员工明白制度的变化是系统性的。 “说出事情的真相”——鼓励员工就制度问题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直接接触。对于员工来说,能对“了解情况”的某个人直接提出问题,澄清概念,说明自己关注的情形,会大大地有助于他们接受对文化进行的变革。(3)持续性的信息交流和发布 企业必须对文化变革所产生的制度变迁向企业员工充分通报,通报的内容可以包括:这一变革主要是为了提高职责能力,还是为了利用团队化所产生的协作或实现对重要而稀缺的技能的有效使用?实施的新政策或工作程序,对原有政策和工作程序的改进,并从深度上加以说明。(4)对文化理念带动的制度变迁的控制 企业文化带动制度变革过程中肯定会不时地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要建立一种发现变革中的问题和情况并对此加以解决的机制,这种机制是用以发现可能妨碍到进步或导致失败的警示系统,是员工向企业汇集信息的手段,是用以产生新观念和改善文化变革进程的工具。这种程序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或问题,同时要求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得到解决和落实。三、企业制度建设中员工行为规范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设计员工行为规范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乎法理性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员工行为规范的每一条款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即其存在要合法合理。研究一些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常常可以看到个别条款或要求显得非常牵强,很难想象员工们是怎么会用这样的条款来约束自己的。坚持合乎法理性原则,就是要对规范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尽量避免那些看起来很重要但不合法理的要求。 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是指:(1)员工行为规范必须与企业理念要素保持高度一致并充分反映企业理念,成为企业理念的有机载体;(2)行为规范要与企业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保持一致,对员工行为的具体要求不得与企业制度相抵触;(3)行为规范自身的各项要求应该和谐一致,不可出现自相矛盾之处。坚持一致性原则,是员工行为规范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制定的规范性要求容易被员工认同和自觉遵守,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的合力。 3、针对性原则 这是指员工行为规范的各项内容及其要求的程度,必须从企业实际、特别是员工的行为实际出发,以便能够对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激励和正强化作用,对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约束作用和进行负强化,使得实施员工行为规范的结果能够达到企业预期的强化或改造员工行为习惯的目的。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员工行为规范,即使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也必然是十分空泛无力的。 4、普遍性原则 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普通工人,无一例外都是企业的员工。因此,员工行为规范的适用对象不但包括普通员工,而且包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当然也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其适用范围应该具有最大的普遍性。设计员工行为规范时,坚持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规范中最好不要有只针对少数员工的条款;(2)规范要求人人遵守,其内容必须是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做到的,如果管理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或客观原因很难做到的条款,尽量避免写入;或者在同一条款中用并列句“管理人员应……,普遍员工应……”来体现各自相应的具体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 行为规范要便于全体员工遵守和对照执行,其规定应力求详细具体,这就是所谓的可操作性原则。如果不注意坚持这一原则,规范要求中含有不少空洞的、泛泛的提倡或原则甚至口号,不仅无法遵照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走样,而且也会影响整个规范的严肃性,最终导致整个规范成为一纸空文。 6、简洁性原则 尽管对员工行为习惯的要求很多,可以列入规范的内容也很多,但每一个企业在制定员工行为规范时都不应该面面俱到,而要选择最主要的、最有针对性的内容,做到整个规范特点鲜明、文字简洁,便于员工学习、理解和对照执行。如果一味追求“大而全”,连篇累牍,洋洋洒洒,反而不具使用价值。同时,在拟定文字的时候,也要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来表达。四、案例 1、 元宝山发电厂的文化管理与制度建设 元宝山发电厂是国电东北直管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境内。“元电”从建厂到今天已经历经了27个春秋。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元电人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经过考察、研究和探索,在国家电力公司、国电东北公司统一领导下,“元电”确立了绿色价值倍增战略:以提升企业自我生长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标志,以实施学习型组织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形象创新战略为重要支撑,全面构筑发电生产与多种产业既相互呼应又彼此独立的多元化发展平台,最终把“元电”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一流企业。 在此基础上,元电人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文化:即“元电”理念和价值观体系。如“动力报国,精彩世界”的元电理念,抒发了元电人立志电力报国、奉献社会的伟大抱负,激励着全体员工为创建国际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与时俱进,不断超越”的元电精神,这种精神指引着元电人与时代同步前进,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创新;“诚心为本,以德铸魂”的企业道德等等。这些企业与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是“元电”文化的灵魂,是形成制度层文化和物质层文化的基础和动因。 元电的领导班子为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以促进文化形成。如在企业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改善心智模式,促进理念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培训教育,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一般职工根据不同工种每月组织一次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试;一般管理人员侧重于微机应用和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参加季度考评;中层以上干部坚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原则,每年脱产轮训一次。 企业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核心,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氛围和机制,提升员工的思维层次,形成团队精神和系统思维。一是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开展每年读5本书活动;二是创建学习型干部队伍,提出“8+1行动计划”;三是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达标创一流”、“有学习力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活动。 在规范管理方面,企业编制了《企业法典》,包括基本制度、150多项规章制度、机组运行规程、机组检修工艺规程和工作标准,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统一。企业还引入了末位管理机制,通过《差距悬殊末位离岗学习制度》、《中层干部ABCD动态考核方法》和 《三相线管理制度》,真正形成了竞争上岗的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元电人在制度的硬约束中不断渗进文化的软管理,逐步培育企业文化,使文化管理成为“元电”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2、“三维立体”的“黄电”文化 黄台电厂位于济南东郊,始建于1958年。经过六期扩建,总装机容量达到92.5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0亿千瓦时,是山东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为国家大型一类企业。 伴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黄电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努力在方式、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出了建设“黄电”管理文化的总体工作目标,总结提炼出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厂区文化、以和谐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以美学为核心的家庭文化”的“三维立体”黄电文化体系构架。 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体为主,两翼为辅,重点突出,同时又注重相互融合、互促共进。 在厂区文化建设这个重点环节中,企业通过征集、公布、讨论、提炼、论证等多层次、多环节的锤炼,利用闭路电视、广播、厂报、新闻网站、板报等媒体,配以老职工回忆录、青年职工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重建后的企业文化理念真正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企业文化理念就易于为员工所遵循和信奉,有效地避免了就企业文化论企业文化的弊端。 在企业核心管理内容——用人和分配机制上,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探索形成了管理岗位的“双考竞聘”、中层干部的“动态管理”以及工时计奖、年薪制改革等更趋合理的管理办法,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企业在制度建设上,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对厂务公开、职工培训、系列文明创建等工作进行了有机整合,并融入了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了民主管理、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监督约束等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黄台电厂还十分注重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企业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和《厂务公开监督检查考核方法》,进一步明确了三级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时间和责任部门,使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重大事项都能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向职工公开。黄台电厂还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形成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等“三条线”培训架构。 厂区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既为开展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使企业文化的人文功能不断向两翼渗透和辐射,带动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例如开展文明楼、文明单元竞赛评比活动;开设“110”物业服务热线;完成“科学文化进家庭”,推进家庭“学习创新美”等等。 通过厂区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一起建设,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长久动力,取得了企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效益。 3、 青岛发电厂: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互动 青岛发电厂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属国有大型供电企业,管辖青岛地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7座,主变总容量560.0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2008.6公里,用电客户84万户,地区最高用电负荷196万千瓦,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1993年,青岛发电厂成立企业文化协会,开始探索企业文化建设,青岛发电厂的决策层深深体会到:只有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才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要求,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该厂经过调查、分析、提炼和整合,形成了以“创新”为灵魂的文化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化的创新,转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青岛公司从战略到管理,再到各项机制,都围绕着“创新”进行了改革。(1) 战略创新:追求企业与社会双赢 由于青岛市建设国际化生态城市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环保、人员安置和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境,该厂及时调整自身战略,根据青岛市的发展要求和企业实际,适时提出了“热点联产,二元推进”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环保与效益并举”的企业经营战略,两大战略同步推进,不以企业的短期利益损害社会利益和市民的居住环境,努力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例如,企业利用亚行贷款近2亿元,分别于1999和2001年新上了两台容量为1.2万千瓦的背压式供热机组,实现了热电联产,既解决了污染严重的问题,又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几年来,该厂累计对外供汽量超过150万吨,年增加产值近5000万元,使200多名员工解除了下岗待业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该厂还通过不同渠道致力于环境改善。自筹资金200万元,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干灰分选设备,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2000年又融资1600万元建成了年产10万立方米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产品填补了青岛市建材行业的空白。(2) 管理创新:追求企业国际一流 该厂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从而将企业的各项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该厂还将设施规范化延伸为安全设施标准化。他们对所有检修项目进行了统计,逐条制定工作措施,对所有可能涉及到的工作保障措施进行提炼整合,形成了1381项标准工作措施,并据此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索系统。由该厂创新形成的《发电企业安全措施标准》和《人员安全性评价》两项科研成果已通过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安全生产管理的空白。管理创新为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该厂2号机组在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中脱颖而出,连续两年获得惟一的特等奖。(3) 机制创新:追求员工队伍一流 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哲学观,该厂在全厂员工中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采取学习、培训、考试、考核、考评相结合,政治理论学习与岗位技能提高相结合,考核成绩与评选先进相结合的方法,把素质工程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大大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逐步形成了“岗位竞争靠能力,收入高低看贡献”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与选拔。近年来该厂共投入教育资金近千万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倡导并实践“企业要成为学习创新型的企业,部门要成为学习创新型的部门,每一个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培训员工达7000人次,促进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4) 科技创新:追求企业经济利益 突出“紧抓四条线,做好一结合”:四条线即:“信息化管理线;设备状态检修线;新技术推广应用线;合理化建议线”。一结合即:“自我攻关与校企联姻相结合。”通过这四条线一结合,该厂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例如,仅推广新技术一项,综合效益近200万元。(5)政工创新:追求新的发展动力 该厂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工部门组织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 近年来,该厂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以新的方法和途径解决新的问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建立了企业政工网站,覆盖面广,操作方便,双向交流,资源共享,方便了职工的学习。可以说,创新为青岛发电厂增添了无尽的活力,无限的动力。在这里,制度与文化已经相互交融,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 重庆市电力公司:行为规范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重庆供电公司在其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坚持客户利益至上,为客户提供精彩服务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理念,从而使供电服务由积极主动型向零距离、无障碍、个性化方向转变,通过自觉强化服务意识,改变电业垄断时期留给人们的不良印象,为此该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员工文明规范,例如:(1)工作时间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无疲劳状、忧郁状和不满状。 (2)站姿要正直,两肩相平,两臂和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或双手交叠自然下垂,眼平视前方,胸部稍挺,小腹收拢,两脚间的距离以不超过一脚为宜,站立时切忌无精打采东倒西歪,在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小动作。(3)避免在客人面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挖耳朵等。实在难以控制时,应侧面回避。 (4)避免在客人面前使用手机。(5)保持口腔清洁,工作前忌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6)保持电话畅通,电话铃响3声内接听(超过3声的应首先道歉),应答时要首先问候(你好!),然后报出部门名称和自己姓名。做到谈吐文雅、语气谦和、语言流畅、简明准确。用普通话与对方交谈。 (7)接听电话时,应耐心听对方讲述,听明白对方意图后细致地答复。不能当即答复的问题,应先致歉,并留下联系电话,研究或请示领导后,尽快答复。 (8)接听电话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说“是”、“对”等,以示在专心聆听,重要内容要注意重复、确认。 (9)通话完毕,须等对方先挂断电话后再挂电话,通话过程中不可强行挂断电话。 (10)如果打错电话应向对方道歉,当对方打错电话时,应礼貌地作出说明。 以上仅为重庆市电力公司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内容,但是通过这些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员工能从细微处做起,就能逐步树立和实践企业的文化理念。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济南站 jn.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