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了一个培训交流会,见识了几位老师的风采,近距离聆听了他们各自的演讲和展示,虽然内容和风格不同,但共同的是对培训界的发展都在努力地尝试和推进。当然,每个人也都因此会有更大的空间。
培训交流会的组织者对培训师队伍也进行了冷静观察和分析,他的观点也正符合了培训师队伍的主流思想:培训师这个人群中有精英,也有地痞无赖;有很多人有思想、有见地,但也有很多纯粹抄袭。投机者的存在让培训师队伍受到了侮辱,让客户和学员感到茫然。他们使培训行业遭遇信用危机,也让培训师队伍的整体不被信任,大大降低了人们对这个职业应有的敬畏和尊重。
很多加入培训师行列的人具有投机心态,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按照规矩出牌,打乱了行业秩序。很多人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什么课都敢讲:市场、销售、财务、人事、质量、生产、采购、谈判,一个人大包大揽;也有些人是草包肚子,没有内涵,只会包装,打开来看,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乱七八糟、零七八碎的杂碎。看似风光无限受人尊崇的布道者,在内行看来却是那样的无奈。
这同时反映出很多优秀的培训师眼界不够开阔,还深深地陶醉于自我感觉良好,没有认识到市场的内在需要,没有充分把握自己的核心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进行宣传。那些深耕于培训市场,深入研究各种思想和方法的培训师需要时常抬眼看一看周围的变化,需要经常与周围的人交流,发觉自己的不足,从而真正修炼成为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
这不仅是对培训师行业的分析,我自己也深有感触。多年的讲课经历中看到很多“老师”人前人后的巨大差别:人品、人格、魅力、习惯、内涵这些美丽词汇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时候是那么的不和谐。
《梅兰芳》中的梅兰芳被适度隔离这个世界为的是让他内心荡漾着淡淡的忧愁,是为了艺术而打造他的气质,让他在舞台上和生活中尽可能融为一体。然而身为培训师的一些人,人前慷慨激昂、长篇大论、气贯长虹,人后却完全是另一幅不堪入目的景象。这反差如果是你亲眼见到,难免感叹:这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有些朋友曾经希望清理培训市场,但几年下来并没有见到什么变化,情况依然如故。“不是我们不努力,是这个社会太复杂!”身为精英分子的培训师都发出了无奈的叹气声,似乎只能说明社会真的有问题了,否则注重苦行修炼的和尚、道士们也不需要到银行请大客户经理为他们理财了。
社会道德价值必须重建、必须理直气壮地重建,国家才能在经济复兴的基础上真正的精神复兴。理应神圣的布道者需要经常到孔庙拜拜先师孔圣人,让自己的内心清淡一些、让自己的胸怀干净一些;或者找个西方的牧师(不是西方的神灵更灵验,而是本土的那些和尚道士很难区分谁更龌龊)把自己内心的肮脏倒一倒、精神清爽一些。当然,最好的选择是他们主动离开,但不太可能。
那就让我们自己做大作强,让他们被淘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