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沉寂数月之后,始于两年前的中石油腐败窝案随着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廖永远被查又掀起高潮。中石油集团党组成员一般常设9人,目前已有王永春、李华林、温青山、王立新和廖永远5名党组成员落马,塌陷过半。
两会闭幕不到两天,已接连有两位国企高官落马,尤其是中石油展现出的“塌陷式腐败”现象,引人瞩目。对此舆论的解读很多,但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国企,内部确实存在令人触目惊心的腐败。耐人寻味的是,某个领域贪腐的严重程度,往往和民众此前对一个企业的“差评”程度“正相关”。越是民众意见多的领域,暴露出来的贪官也往往越多。
所以,不管这些企业宣称他们做了多少努力、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一个集团党组成员内潜伏了这么多贪官,要让人相信他们对得起民众的信任都很难。从这个层面说,反腐是在修复民意的信任。中央巡视组进驻中石油刚满半月,廖永远即被查,这显示了反腐的提速,也进一步印证腐败的严重。按照巡视的部署,这一轮的重点就是深挖国企领导的寻租腐败问题,接下来是否还有高管被查,我们拭目以待。
从中石油腐败窝案,到现在的党组成员塌陷过半,足以说明腐败不仅是个人操守问题,而和“圈子文化”、垄断属性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考验着反腐决心,也将影响国企改革的走向。两会期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关人士透露,国务院已经成立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官员也表示,国企改革系列实施方案不久后将与社会见面。且不论这众所期待的改革方案含金量如何,从今后的执行层面看,关键是要能冲破利益群体的阻挠,让改革真正落地。可以想象,如果中石油党组内的五大贪官没有落马,再科学的改革方案,也会被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加以扭曲或阻挠。改革本就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动以前合法的利益奶酪都很难,要是这些贪腐官员还有话语权,当然就更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改革,或者把改革污名化。过去也不乏教训证明,如果利益群体拥有话语权,改革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往往就会面临被绑架,从而导致改革方案的妥协甚至夭折。所以,现在的反腐不仅是为了解决过去的“存量问题”,也是为将来的改革“清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国企改革指出的方向,是“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混合所有制的提出,对于已经习惯了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的一些国企来说,是从制度上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改革的具体推进中,可能还会面临或隐或显的挑战,但对那些真正关心企业和公共利益的管理者来说,应该拥抱这样的改革。要为改革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为改革方案的出台和推行“清路”,继续发力打击那些贪官以及围绕他们形成的利益群体,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文字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