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组织管理者能够保持多维思维方式。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都要考虑天时、地利与人和,从而作出最明确的战略决策。我们可以通过毛泽东就抗美援朝问题的多维思考学习伟人的思维模式。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迅速反应,并派兵入侵朝鲜。此时,毛泽东也在为反侵略准备做准备。毛泽东对是否出兵朝鲜,考虑得非常全面、周到和慎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中朝友谊深厚。不少朝鲜人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越战功;在解放战争中,朝鲜成为解放军的物资存储地。两国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l 中朝唇亡齿寒。美国的野心很大,如果不出兵让其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对中国的安全不利,尤其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l 出兵弊端也不少。例如,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十分困难,亟待恢复;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有一些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一些干部和战士有和平厌战思想等。
l 战争需要寻求外援。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尤其是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因此要请求利益相关的苏联提供军事物资支援,特别是提供空军掩护。
l 装备需要租借。对于苏联提供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根据中国当时的状况,只能进行租赁。只要能租赁,中国政府就可以作出预算,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
l 出战时机一定要把握好。毛泽东的底线是美国越过“三八线”。后来,美国的飞机还飞过鸭绿江,在中国境内投掷炸弹,这更加深了毛泽东的作战决心。
经过综合权衡,毛泽东决定:即使苏联不出兵,中国也要抗美援朝。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因为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更主要的是他对复杂事物具有很卓越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历史的进程证明了毛泽东的英明抉择。
因此,组织管理者看问题要全面、要辩证,既要看到利又要看到弊,既要看到良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足的一面,既要看到危机又要看到隐藏其中的机会。只看到利而没有看到弊,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失去理智;只看到弊而没看到利,就会让人畏缩不前,决策失误。保持多维思维的人在遭遇危机时,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机会,并有可能将危机转化为成功的力量。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某地遭遇洪水,动物齐集高处,商量向外界求救之事。聪明的猿猴被推选为主持人。有动物提出:外出求救的动物,第一要会游泳,第二要跑得快。猿猴看到蜈蚣时,立即想到他会游泳,不怕水,而且认为它腿多一定跑得快,于是当即决定让它去求援。可当会议进行到天黑散会时,动物们才发觉蜈蚣居然还没有出发。原来它还在穿鞋子呢。于是,其他动物纷纷指责猿猴的错误决策。
腿多就一定跑得快,这显然陷入了单维思维、定势思维的僵局。
另外,面对同一个问题,管理者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发散求新。就像碰到一道数学题,既可以考虑用数学的方法去求解,又可以考虑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求解,还可以考虑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解决。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很多新生事物、新的知识。卓越的组织管理者一定要保持鲜活的思维,接受、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制胜之道。保持多维思维的管理者才更容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