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说: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关键是要“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这句话出自《尚书》,意思是说,要考虑妥善之后再行动,要使行动符合时机和需求。《尚书》是儒家“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强调的是政治思维,是记载君王言论的史书,它文辞古奥、内涵深刻,历朝历代都奉为治国理政的教科书。
“虑善以动”:“善”,就是完善、妥善,其要旨在于“谋定而后动”。“谋”比“攻”重要;“虑”比“动”更重要。“谋定”或“虑善”之后,就要去“动”。而“动”,在不同的形势之下需要“时”。
“动惟厥时”:“惟”,只有;“厥”,才能。动惟厥时,要行动只有符合时机才能“动”起来,才能有“动”的效应。这就是古人“合时宜”的智慧。不合时宜地动,只能把事情搞砸。比如,“秋扇见捐”,是因为扇子选择秋天送风,才百无一用;雪中送炭,是在冰雪寒冷中得到,才来得恰到好处。究竟是相得益彰、锦上添花,还是事与愿违、雪上加霜,全在于形势的需要,在于对时机的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莫不如此。
我欣赏“动若脱兔,静若处子”的动和静,因为太活了、太静了。然而我更欣赏《孙子兵法》中的动和静,因为太精彩了、太形象了。孙子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意思是说:军队一旦采取行动,急行时快速迅捷如疾风,徐行时严整静穆如森林,进攻时威猛雄壮如烈火,不动时巍然稳健如山岳,隐匿时遮掩无形如阴云,行动时势不可挡如雷霆。这就是“风林火山”的精神。
老子说“势成之”;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老百姓说“百川东到海”,这都是大势所趋的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