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信息流的控制可行性分析
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是极其复杂的,它是一个信息发生系统。大脑两半球约有100亿至150亿个神经元,彼此错综复杂地交织成一个完整的神经元网络系统,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它不仅可以储存信息,而且还可以随时根据外界的刺激和需要显现记忆中的信息,即产生联想回忆的过程。人的大脑还可以加工、放大信息,可以使各种信息自由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的认识过程,也是大脑创造信息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各种信息在脑内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及转换控制的一种结构,它表现为一种过程,即信息的流动。信息的流动是生命系统适应外部世界、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过程中所特有的物质运动形式。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完成有赖于教学各要素间的信息不断的交换,信息的交换是有机体感受器接受内外信息,经大脑的分析综合传送到效应器,作出反应去对付信息刺激,又从其反馈中获得新信息的过程。其中,学员与教员、同学、教材和教学环境等,以及教员与学员、教材、同事和教学环境等都存在着信息的交换关系,即都行对教学信息的输入、储存、变换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的过程。信息的实在意义在于流动,不了解信息流的特征,就难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利用信息,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从实质上说,是一个教学信息交换的流动过程。
课堂教学是在信息交流及其转换中实现的。维纳说:“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的东西。”通过交换及其转换信息的活动,大脑的神经联系越来越有序,信息知识的增加也越来越丰富,人的认识也就愈加深刻。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不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他头脑里贮存的信息必然逐渐减少,认识也要退化。因此,信息交换过程是完成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方法,而流动就是信息变换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我们把教学系统信息的有序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转换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教学之间进行的,是在教学双方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建立的特殊结构,这就决定了教学信息的转换过程具有不同于其他信息转换过程的形式和特点。教材就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经过选择和教学法的改造而组织起来的知识信息的静态集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是信息交换关系,通过主体的作用把教材由静态的集合变为动态的传输,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把知识信息转变为能力,变为创造力。
就教学过程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学之间交流和转换信息的活动,是人、事、物互相作用的复杂活动。发生信息的主体是教员,接受信息的客体是学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员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员应该想方设法创造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让学员通过自己各种感官的观察、操作、体验等,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把各种载体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越高,表明教员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信息交换和反馈原理是控制论的主要特点。信息与控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控制作用的实现要靠信息。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加到系统中的因素称为系统的输入,输入在系统中起了作用后,系统会有所反应,产生作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系统的输出。一个良好的系统往往需要将输出再作为输入加到系统中,即所谓的反馈作用。反馈原理就是将系统的输出和所期望的输出相比较,用其偏差来控制。反馈是实行控制的有效手段,没有反馈,控制就无法进行。反馈是管理系统的重要核心,是为了校正、调整信息流,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产生最大功能的重要信息过程。
反馈原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有序的信息流的控制系统:在教学和训练中,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调控现状或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发现教学和训练中的问题,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和速率,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以便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中,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很大的。对学员来说,反馈信息可以使学员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提高学习效率。对教员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员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反馈信息的教学只能是填鸭式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