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图"使人能够从家庭结构中寻找自我的动力源。对于初次画家庭图的学员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要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名字、出生年月、职业、沟通模式,并用3个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性格。另外标出任何两人之间的关系疏密度,双实线代表十分好,单实线代表一般好,虚线代表不好,曲线代表十分不好。
画自己的原生家庭还不难,画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就难了。很多人不了解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的信息,只得打电话回家问。于是,整个大房间里,每个人蜷曲在一块空地上,一手握手机,一手画草图。
W的家庭结构极其复杂。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共有五个孩子。她是中间的一个,这是一个注定不被重视的位置。她很小就被送到乡下抚养,换过很多人家,直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回来后,无论父母还是她,都无法建立天然的亲子关系。
咨询师让她在现场挑一个学员扮演母亲,她则扮演自己。
寄居生活让W变得极其讨好,这是一个孩子自然选择的生存策略。咨询师却让她指责母亲,把一直以来的不满宣泄出来。她很艰难地举起代表"指责"的手指,声音很微弱:"妈妈,你爱我吗?""为什么要把我送出去?""这些年来我很孤单,我真的不喜欢在别人家的感觉。"……
情绪失控的W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等她平静之后,咨询师让她扮演母亲,从母亲的角度回复一个孩子的质疑。W温柔地为母亲辩解:"当时是没有能力抚养你才不得已送出去的。""我们很爱你,你回来后我们想补偿,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最后,角色恢复原位。扮演妈妈的学员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说:"孩子,到妈妈这儿来。妈妈爱你!"W犹豫着扑了过去,全场哭成一片。
"我们不能改变痛苦本身,但可以回到当时,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很多时候,蔡敏莉都在用这种方式帮助案主处理情绪。"其实,不是咨询师帮助了案主,而是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案主自己看清了当时的情境,改变了看法,从而帮助了自己。"蔡敏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