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患失的时候才会患得。而人过分的患得,是因为你认为生命只有一种可能。你已经拥有了怎么舍得失去。所以其实得了这一点就意味着你失去得更多。人生真正的价值永远不在于确定性,其实人从出生到终结也就只有一个结果是明确的用句号的,那就是必然会有死亡。但是从出生到你最后的句号之前,问号越多人生的机遇就越大。什么叫做仁者不忧,一个人情怀大,不仅要敢于面对世界、面对天下,还要敢于面对内心,承认自己还有能力去应对无穷的可能,这种人忧烦会少一点。因为忧烦来了的时候,你知道你能超越。当一个人不断地把你的爱像光茫一样放射出去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当然是有力量的。小的困扰能对你的生命造成伤害吗?其实一个人有能力去施与的时候,世界给他的机遇是无边无际的。
盘古这个人什么样子呢?形容他有六个字。我认为就是中国人最终的人格理想,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大家想想神圣神圣这个词我们熟吧。但实际上,神和圣不是一回事。
所谓“神于天”,就是指在个人生命上你永远不要失掉自己的一双翅膀,要有一片理想的天空,让你飞翔,你可以做神仙。
“圣于地”是指在人间世道上,在社会规则下,每一个公民,承担行动,这就是圣人。所以大家知道,一说孔子,都叫孔圣人。孔子其实就是我们的土地。
儒家教我们的就是社会人格上的自我实现,但你想想庄子什么形象,庄子最大的理念叫做“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他认为人生不过就是一场逍遥游,乘物以游心,人间万物皆为车马,是用来搭乘的。
你今天吃饭了吗?会朋友了吗?工作了吗?这一切都是车马呀,最后完成的是心游万仞的一种逍遥,所以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庄子是个神仙,庄子引领了我们生命层面上的自我超越,所以他是我们的天空。
在我看来,神于天,圣于地。中国有道家作为天空,有儒家作为土地,所以我们天高地阔,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
那么,我今天的题目为什么要叫构筑人格两岸?人呢,其实不能左右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你能左右生命宽度。你究竟是一条小溪,还是一条大河,取决于两岸河床是怎么构建起来的。
我更希望,中国人一边河岸是儒,另一边河岸是道,自己成为湍急的水流,奔涌在宽阔的河道之中。不要成为那样一条逼仄的小溪流。
我们在今天为什么有很多的忧烦
用儒家的观点来看,人这一生的历练穿越,无非就是客观世界上的困难跟人主观心智之间形成的一种较量。人心的境界可以通过历练而达到。孔子说君子之道首先就是“仁者不忧”。
为什么我们有忧?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学生问孔子说:仁者不忧的“仁”是什么呢?老师回答就两个字:爱人,真诚地本着一种善良去对别人好,这种大爱就是仁。
当年吴越春秋范蠡佐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得天下,那个时候文种(另外一位大臣),说:“哎呀我们俩这样的人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开国的元勋等着封功受赏吧!”
但是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咱们俩还是隐居吧,别在朝廷等着当官了。”
文种不听,过了几年,他终于被勾践杀了,但这个时候带着西施隐于江湖的范蠡消失了。
但出现了另一位富甲天下的人物就是陶朱公。当然陶朱公也不是富自己,而是还有存活之心,等到越国再一次面临亡国危险的时候,他派出自己的三个儿子,倾尽家财去救国。
等到国家又重新救回来的时候他身上已经一文不名,千金散尽。但这没关系,再过几年重新富甲天下。
对于一个男士来讲,人生最大的也就是这么几种幸福了吧。
论权力他曾经作为大臣辅佐整个国家;论财富他曾经富甲天下;论美色他曾经带得美人归,带着西施去泛舟五湖。还有什么呀?
其实对他来讲,人生有多大的梦想,就有多大的可能。范蠡真正的秘密是什么?是在于他敢于否定,所以泛舟五湖,他能成为陶朱公。
人在患失的时候才会患得。而人过分的患得,是因为你认为生命只有一种可能。你已经拥有了怎么舍得失去。所以其实得了这一点就意味着你失去得更多。
人生真正的价值永远不在于确定性,其实人从出生到终结也就只有一个结果是明确的用句号的,那就是必然会有死亡。但是从出生到你最后的句号之前,问号越多人生的机遇就越大。
所以什么叫做仁者不忧,一个人情怀大,不仅要敢于面对世界、面对天下,还要敢于面对内心,承认自己还有能力去应对无穷的可能,这种人忧烦会少一点。因为忧烦来了的时候,你知道你能超越。
当一个人不断地把你的爱像光茫一样放射出去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当然是有力量的。小的困扰能对你的生命造成伤害吗?其实一个人有能力去施与的时候,世界给他的机遇是无边无际的。
记住自己的最低分,做心灵设计师
孔子说的君子之道还有“作者不惑”和“勇者不惧”,孔子也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有一个小实验,心理学教授征来十个勇敢者,“你们每人抓着前一个人的衣襟,第一个人抓着我,千万要步调一致。我带你们穿越一间黑屋子。”
一路特别轻松,走过去了。走到屋子的那一头,教授开了灯,大家回头一看,唰一下,面如土色。原来他们刚刚走过的是一根独木桥,桥下池里有十几只鳄鱼在那儿生龙活虎地游来游去。
教授说:“你们再走回去。”谁都不走了,都在那儿哆嗦。最后死说活说,有三个人哆哆嗦嗦地从桥上抱住了爬过来了。
这时候教授“哒哒哒”又开了三盏灯,大家又看清了一个事实,就是在独木桥与鳄鱼之间,有一张浅颜色的防护网。教授说,你们走过来吧。然后站起来五个人,走过来了。还有两人死活不走,一直问教授,那网结实吗?
这十个人分化成三种群体。这就是一个人在40岁时要看清的事情。我们在20岁的时候,就是跟着人生导师,如履平地,大步流星,不知风险,从黑暗中走过鳄鱼池的。那时候,你是勇敢,“无知者无畏”。
到30岁了,哟,觉得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危险,人心叵测,看清了有鳄鱼游来游去,看不见防护网,所以缩手缩脚。
40岁是什么?什么叫做“不惑”?“不惑”就是用你的眼睛终于看清,在这个世界上有鳄鱼,有风险,但也有防护网有保护,同时人人脚下皆有独木桥,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好好地走过去,还是有路的。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的人生中,没有一个教授为你一盏一盏地开灯,能照亮前途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灵。
《庄子》里头还有这么一个观点,在《养生主》里,他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一个自己真正管理自己生命的人,就像会放羊的人。会放羊的人永远不打头羊。鞭子落在最后那头羊身上,为什么呢?头羊跑得再快,后头总有掉队的。你把最后那头赶上,这羊群整体速度不会太慢。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短处是什么。人生有大志者永远不看自己的最高分,而看自己的最低分。
最近是不是过多地忙于工作忽略家人了,是不是过多沉迷家庭忽略朋友了,是不是过多地郊游耽误工作了,反正你缺哪个,把哪个提一提。其实这就是庄子教我们的鞭打后羊整理自己。
有位大家,写过这样一个寓言。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回路过一个大的石料场,看见烈日炎炎之下,一大堆人汗流浃背,在那儿搬砖头。
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就走过去问第一个人:“你干吗呢?”
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说:“看不见啊,服苦役呢!”
然后他过去问第二个人:“你干吗呢?”
那个人把手里的砖砌整齐,他说:“我啊,砌一堵墙。”
他又问第三个人:“你干吗呢?”
那个人擦了一把汗,脸上有一种特别安详的光彩,他很骄傲地说:“你问我吗?我在盖一座圣殿呢。”
其实这三个人,手中搬的是同样的砖,晒的是同样的太阳,干的是同样的活,但三个人是三种答案。
在我看来第一个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谁手里头都得搬一块砖,我们得谋生,你有理由看成任何职业都是服苦役,哪有不付出辛苦,就能得到的午餐呢?
第二种人我把他称为职业的态度,就是他知道我要砌墙,我要对得起职业,对得起薪水。把今天的活干完,不低于职业底线,但是我也没有更多的兴趣,没有更多的快乐。
第三种人我把他称为理想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会知道他手里的每一块砖是通往圣殿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管理者,为我们的人生画出一个既定的建筑蓝图,只有每一个人是自己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