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纷纷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不断的被开发出来,信息化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进而帮助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前进。但是,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很多企业在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中,缺最终发现信息化不仅没有带来效益,反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种种不变和累赘,诸如,信息系统之间不兼容、信息重复录入、信息系统与业务契合度不高,更有甚者影响实际业务开展甚至造成企业业务无法正常运转。
那么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当如何开展才能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1、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二次开发。
落地式咨询:软件项目初期,最核心的工作是迅速提升上线率,而不是个性功能的完善。 软件是个全员应用的系统,如果上线率不高,功能再强大都是摆设,所以,一旦确定软件,在内部正式启动软件项目的时候,首先要重视的并不是二次开发,而是推广。
落地式咨询之所以能广泛的成功,关键之一便是把二次开发放到二期,而在项目一期把一切精力都放到软件项目的推广之上,迅速提升软件系统的上线率。从咨询的角度看,一个新软件就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在1到2个月内,没能迅速获得全员应用,哪怕仅仅是几个最简单的功能,后期想再次推广成功将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成本。
2、切勿过分依赖于“一把手工程”。
落地式咨询:一把手重视只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绝不是充分条件。
软件项目的执行主体一般是信息主管或者办公室主任,而不是“一把手”,所以,软件项目执行负责人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让“一把手”重视,还必须为“一把手”提供整体的方案,“安排”“一把手”帮忙我们去推行软件。这里的难点在于:“一把手”关注的不是功能,而是软件的管理价值,而且不是简单的应用价值,而是战略层面的管理价值。但信息主管往往并不擅长这些,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软件项目“夭折”。落地式咨询的解决手段是管理讲座——《执行力引擎——沟通落地》、《执行力引擎——制度落地》、《执行力引擎——文化落地》,通过讲座真正获得“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
3、全员强制推行。
落地式咨询:强制推行只能获得短暂的表面效应,如此推行对厂商收尾款有利,对客户长远应用不利。
全员推行一个新软件,是一种组织行为的变革,实际上是一种人性管理问题。当人们被强制接受一个新的办公模式时,会自然的产生人性的反抗——尤其是一上来就采用罚款的形式,一旦有人被罚,自然就会反感到软件上来,也就会反感到推行软件的人身上来。这种反感可能短时间内不会爆发(比如项目验收前不爆发),而终有一天会突然蹦出来。这就是大多数企业的软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表面上看很不错,但验收后一段时间后无缘无故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落地式咨询的解决办法是,尽量采用激励的形式,先让员工“喜欢”上软件,再顺势推行,这才是长久之计。
4、先做流程梳理咨询,再上软件。
落地式咨询:大多数软件实施遇到的困难都是客户的流程本身不清晰,而这确实不是厂商的职责,所以这种愿望变得很广泛而强烈,但从客户长远角度讲,这并不是最佳方案。
从客户的角度看,没上软件时要做咨询其实很难彻底。原因很简单,咨询需要数据,也就是客户现有的真实流程及管理情况。而且对咨询而言,这些数据最好是整理过的,体系化的,有条理的。但事实上大多数客户是提供不出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顾问自己去调研。这种调研得出来的数据也只能反映部分情况,很难全面,细致,甚至有许多时候还会出现偏差。如此,这种没有数据支撑的咨询往往会失败。反过来,上软件后,这些数据会自然在软件上保留下来,当这些数据足够了,再咨询就更有效,更顺利。
同时,这也给客户提出了一个建议和要求,当自身流程还不够清晰的时候,在实施阶段不要过于要求厂商给出全面的流程搭建要求,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先上部分简单的,而后在实际应用中逐步利用软件来自行搭建。这一策略正是落地式咨询的核心原理之一——蚁穴原理。
信息的重要价值全在于运用,而运用好、管理好信息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企业由于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的限制,往往低估了信息的作用,这又导致企业对信息化的不正确理解,典型的表现是:企业将资金大量投入技术设备,或系统工程的建设,而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竞争力,真正体现信息的价值。
真正决定企业信息能力的因素包括:员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有效配置的程序;长期利用和体现这种价值的文化;与价值和准确性相关的信息本身。企业在以技术能力为中心的信息投资项目上注人大量资金和精力,错误地认为技术本身能创造出信息能力,实际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平衡的认识和投资,反而阻碍了信息能力。因为决定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很多是非技术的。
这也就是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应用了优秀的软件,开发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却仍然没有真正提高竞争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