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
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类经》注释“此承前篇而言圣人‘预防’之道”。《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刺热篇》:“肾热病者,顾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脏气热于内,必先见于色,病虽未发,见其色而即刺之,名曰治未病。”《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集注》:“萌芽,始发,见其洒淅动形而即治之,不使有伤三部九候之气。”
三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发展。《难经·七十七难》:“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相同语句又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根据五脏(五行)之间生理、病理相关原理,从整体出发,预测原发脏的病变发展趋势,采取非针对“现脏病”的“隔二、隔三脏”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脏病的产生,杜绝疾病发展和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