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之行当作是给国内企业管理者上的一堂关于领导力、战略制定或管理团队组建的培训课的话,这无疑是费用最昂贵的一堂课。而这样的课程对于杰克·韦尔奇来说,或许已经是驾轻就熟了。因为给GE的管理者讲课是他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在担任GE领导人的21年间,他在被奉为企业内部大学“样板”的GE克罗顿维尔管理学院,与将近1.8万名经理人员进行过直接沟通。某种意义上说,韦尔奇靠着这样的培训与他的遍及全球的经理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市场信息,传达自己的目标和理念。这是GE的一个管理手段,克罗顿维尔的授课教师中大约85%都是GE的高层管理者。
但是,韦尔奇只有一个。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既不能就战略问题向整个公司“言传身教”,也不能就管理细节“循循善诱”,也没有创建一个像克罗顿维尔管理学院那样的“学习熔炉”和“知识工厂”。如今在中国公司所建立的企业大学里,鲜见CEO的身影。倒是在各个知名的EMBA班里,经常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也许他们觉得在这里才能学到“从优秀到卓越”的要诀。
不仅仅是单纯的培训
企业大学可以成为一种思想园地和活力中心。如果运用好的话,“喜欢公开而广泛交流”的韦尔奇说,“学员们教给我的与我教给他们的一样多,我成为一个助推器,帮助所有人相互取长补短。”
有一段时间,“执行力”的话题在企业界影响甚广。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大企业也想请人给中层经理们培训一下,其人力资源经理从网上搜出上千名执行力课程讲师,并联系上一位出现频率颇高的(他的手机号码在网上公开)。但培训结束后这位经理却后悔不迭:该培训师讲的东西非常空洞,毫无实战经验,只不过把别人的观点重复了一遍(还制作了执行力课程光盘);即使他比别的专家一天能便宜几千元钱,领导也不满意——当然,领导本人更擅长训话而不喜欢讲课。
既然“外来的和尚”的“经”好坏与否很难控制,那么不少企业大学更希望能有一套良好的机制,来挖掘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希望企业高管运用其经验和能力来支持培训课程。但往往这些领导者只在新员工的“入司培训”(初级培训)上露一面,再要请其与员工深入交流就非常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