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并被寄予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等诸多期待。
规划提出六大任务,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规划的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今年有望保持9%以上的经济增速,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增长极。
4月16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发布。
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并被寄予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等诸多期待。
规划提出六大任务,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规划的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今年有望保持9%以上的经济增速,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增长极。
同时,作为首部跨区域规划,《规划》还将为内陆地区培育较大的城市群探路。在产业合作层面,《规划》则提出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中三角有望保持9%的经济增速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城市群,涉及湘鄂赣三省31个市,国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
规划首次明确定义,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构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参与规划制定的湖北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在解读规划时表示,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仍然有望保持9%以上的经济增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于合军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来说,具有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经济实力较强等特点。这决定了它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国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最有希望的一个突破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湖北、湖南、江西GDP增速分别为9.7%、9.5%、9.7%,从全国范围来说,三省经济增速整体较快。
探路内陆城市群
官方消息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有55%左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2%多一点。《规划》将“城乡统筹发展”列为第一个任务。
在城乡统筹路径上,《规划》强调:第一,构建多中心协调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组团融合发展;其次,强化发展轴线功能,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两横三纵”重点发展轴线,形成沿线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格局; 第三,促进省际毗邻城市组团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于合军在解读时强调,规划在研究编制过程中,正好赶上国家在研究编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因此在这两个规划的衔接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同步研究、同步衔接,在规划里充分体现了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些要求和部署;同时也跟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进行了有机衔接。
“我们通过编制实施规划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为中西部地区、东北等广大内陆地区培育发展较大的城市群,承担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的责任。” 于合军说,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一部跨区域的城市群规划,意义很明显。
于合军表示,目前我国最成熟的城市群还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长江中游等一些内陆地区的城市群,还处于培育成长的关键阶段。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除了城镇化探路的任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等,均成为当下湘鄂赣三省的执行重点。
事实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2012年初已启动,当时湘鄂赣三省负责人在武汉签署合作协议。近三年,三省工商等30多个部门已先后签署合作协议;交通方面,三省交界的18条断头路已经和正在打通,旅游以及医保等公共服务共享合作方面已经在起步。
秦尊文认为,这些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突破,交通、旅游等领域“正外部性”比较强的,比较容易互利共赢。
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规划从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共建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和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四个方面布局。
相对来说,三省合作最难的当属产业一体化。湘鄂赣三省资源禀赋相似,长期竞争大于合作。
于合军在解读规划时提到,要辩证地来看一个区域产业同质化和差异化的问题。在一定区域实现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有利于联手打造产业集群。于提出,同质化的核心或者关键,是要避免恶性竞争和内部的相互蚕食,把内部竞争合理引导,防止产生恶性竞争。
规划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将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将引导武汉、长沙等地开展汽车产业合作与企业重组,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以大型钢铁骨干企业为龙头,兼并、重组一批中小钢铁企业,组建若干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打造中部钢铁产业集群;以武汉、长沙等为重点,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保障方面,文件提出将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规划实施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约束性指标要纳入地方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