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位国王,要从民众当中选一位未来的继承人。他发给众多候选人每人一些花籽,让他们回去种植,并当众宣布几个月后,谁种的花开得最美,谁就可以继承王位。于是,人们纷纷回去精心种植,期望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其中有一个小男孩,他在花籽种下去后,无论怎样浇水施肥都不见发芽,看到别人种下的花籽都开了花,他很沮丧。到了规定的日期,候选人们个个捧着鲜艳欲滴的花朵来到国王面前,只有那个小男孩低着头,手捧空花盆走了进来。国王把他叫到面前,问他为什么没有种出美丽的花。小男孩很难过,如实诉说了事情原由。国王面对众多的捧着鲜花的人们宣布,这位小男孩就是未来的国王,众人愕然。国王解释说,那些花籽都是煮过的,永远不会发芽,只有小男孩最诚实,其他的人都换了花籽,都是不诚实的。而诚实正是力量的体现,不诚实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民、治理好一个国家的。
诚实,就是待人真诚,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口是心非,不坑人骗人,不搞阴谋诡计。守信,就是言而有信,恪守诺言,说话算数。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表现。诚信是人类的高尚美德,也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无论何种经济时代都如此。农业经济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种乡村社会诚信。借粮借钱、交友嫁娶,讲的是诚信,有借无还,全村皆知,不与交易;“好借好还 ,再借不难”;坑友毁婚,不再交往,声名狼籍。忠诚老实,遵守信用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曾仕强在《圆通的人际关系》中说,诚信是自古以来人们推崇的美德,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变成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那还有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推崇诚信原则,认为诚信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量。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意思是说:天是真实不欺骗人的,做人也应该思求诚信不欺。至诚能感动人,不诚则不能感动人。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荀子也说过:“不诚则不能化万民”,都是将诚信看作教育、感化百姓的力量。孔子更是把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他提出,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他就不知道该怎样立身处世。
人是否遵从诚信原则,在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把这个问题正式纳人科学范畴进行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心理学家诺尔曼·安德森。他曾经列出555个描写人的个性品质的形容词,让大学生看后指出哪些个性品质是他们最喜欢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评价最高的品质就是真诚,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和虚伪。待人真诚、言而有信的个性品质导致人际吸引,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而自私自利、虚伪狡诈、言而无信的个性品质阻碍人际吸引,很难取信于人,非常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交往中,诚信原则显得更为重要。今天,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有章不循、不讲信用已经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它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葬送了企业、商家以至国家的信誉。这种两败俱伤的惨痛结局,已使越来越多的国人从中警酲,开始重新认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并在人际交往的各个领域努力实践这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