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创教育的省思
张靖笙
不知不觉,我联合女儿之名创办的创客教育家庭实验室也满四年了,我的习惯是每到周年之际,我都写篇文章纪念一下,虽然现在热情明显退减,但这个习惯不能放弃,这次的主体是反省和思考,简称为省思。
最近看了一副绝妙的四字对联,上联是“色难”,下联是“容易”,可能原创之先生是读为“色难容易”,而我的理解是“容易色难”,我的省思就从拆解这副对联开始吧。
“色难”一语,出自《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容易”,见于西汉《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果纷然伤于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陈得失,不可轻易从事。
如果用现代话语来理解,我觉得可以换句现在比较流行的大白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谈理想是“容易”的,装模作样说说道理谈谈逻辑也很简单的,而遇到疲惫、不如意或者始料不及的问题之时还甘之如饴就很困难了,“色难”肯定是指出现这些考验时候,这个“色”虽然是脸色,可相由心生,其实是“心烦”,心生烦恼累意,脸色如何不难?我们很多人对于孝敬父母的坚持尚且如此,何谈其他需要长期做的事情?
无需讳言,我在理想的驱使下,费了不少心、花了不少钱搞的家庭创客教育也是这样的“容易色难”。关于理想的描述我这四年留下了不少文字,而现实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却:“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能与人言者不过一二”,说多了好像很想吃后悔药一样,连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
说到反省,需要反省的地方很多,而我认为对于创客教育最应该反省的不是理想,而是理想化。就本人在2015-2017年的经历,我那几年深度参与了不少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活动,包括参与撰写《创客教育蓝皮书》报告、讲座培训、参考展览、调研校园等等,对创客教育这新鲜事物过分理想化的憧憬不仅仅是我个人行为,翻看我前几年的那些激动的言论也不全是我独创的个人思考,整个教育界一片高歌猛进的氛围之中,我也就是一个拍手鼓掌的附和者。我写作输出的内容基本也是汇编当时的权威观点和主流声音,如果说有原创的地方,还就是自掏腰包在家里搞学创园这件事了。
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反省,我认为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创客教育能发挥推动我国教育实现良性改革的作用吗?”以我个人愚见,现在连探讨这个问题都还为时尚早,有多少人敢睁着眼睛拍着胸脯说瞎话?当然肯定不少教育界专业人士会说你这个教育界的门外汉,能看出什么?但从一个家长的体会,这几年我也让女儿体验了不少市面最热门的启智教育产品和服务,甚至还实地参观了一家生产商用机器人的工厂。现在我女儿上小学了,我真没看出这些启智产品发挥了多大的教育功力,是骡子是马遛一遛的时候我女儿的学习行为、兴趣与绩效均未比同学表现出什么优势,反而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让我心急如焚,这不得不让我产生非常强烈的挫折感。
我当然不会认为创客教育不好,也明白创客教育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不完美不成熟的成长空间,但我能体会到,理想化和打鸡血的情绪不但不能加持教育效果,反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作用。以我为例,我的大量花费就是采购了众多的创客教育装备,可大部分也没玩几次就束之高阁了。我的体验是这样的,这些装备在设计上,作为面向孩子的产品,入门门槛都是很低的,入手搞个“hello world”的确很容易,可是要上手写成一个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的程序(造物成果)的时候,就很难了。根据我的观察,市面上众多创客产品厂家走的是“装备+课程”的套路,这个套路本来是想解决深度不深的问题,逻辑上是对的,只是课程内容的开发上缺乏对每个装备功能的教育深加工,结果一套16节时的课程可能就需要配置几千元的各色装备了,这样的套路搞下去更像是厂家卖产品的商业模式,而非教育主张。
本人当初不知深浅的时候,就是这样被牵着鼻子走搞了很多装备,结果琳琅满目的各种元器件一大堆,可玩来玩去都是一些低阶的拼凑,问题是凑一个什么简单的“物”都老费劲了,别说搞什么发明创造了。每样装备都是浅尝即止,连厂家自己都没有输出多深入的教程,我们这种下游的玩家又如何具备黑客穿越产品设计的神通?眼高手低是很多非专业创客玩家(或者说买家)的通病。
如何解决眼高手低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靠不同厂家产品功能性能设计上的互联互通、互相兼容来解决。创客教育需求肯定是多样化的,装备越来越丰富也无可厚非,而如果相同功能和用途的装备在不同厂家的设计包装之下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不同阵营,我相信这样不但无法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还人为地给教育设置了众多不必要的技术障碍,结果大家辛辛苦苦闭门造车之后整个创客教育产业界还是漫天星星没有月亮,一盘散沙也无法形成推动我国教育实现良性改革的作用。
容易色难,想法是容易的,要实现还是很难,我既然已经洗湿了头,学创教育这条路只有继续走下去,既然我自己反省不能太理想化了,用平常心来观照这些新想法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教育。
以此文纪念畅生家庭创客教育实验室四周年。
(此稿完成与2020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