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中有政府官员企业老总
还有登上胡润榜的超级富豪
他做过公务员,干过营销,当过记者,做过策划。如今,他专教人说话,最高时每天收费1万元,学生有创业者、白领高层、企业老总,“高富帅”对他毕恭毕敬。他以“口力劳动者”自居,认为口才是创业者、从政者、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他是“跨界达人”樊荣强,专教人玩转口舌之争。
别让人生输在嘴上
“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昨天,渝中区上清寺环球大厦10楼“经理人当众讲话口才培训中心”的教室里,一名学员正声情并茂地朗诵《艾青》的《光的赞歌》,忘情的朗诵赢得台下一阵掌声。朗诵的学员姓彭,一个多月前,他在台上一句完整话也说不清。
台下鼓掌的人群中,有一个深色唐装、布鞋、满头长发梳得笔直、“文艺范儿”十足的人,他就是樊荣强,台上的演讲者,都是他的学生。
“在商界与媒体圈浪迹的十几年时间,让我认准了‘口力劳动’的意义。”用樊荣强的话来说,动口之人,往往是站在社会金字塔塔尖,是否有雄辩滔滔的口才,即使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也是必备条件。
上世纪80年代,樊荣强是体制内的笔杆子,90年代初,他看到南方开放的契机,弃政从商在广州开起川菜馆。餐馆亏钱倒闭后,他进杂志社做过记者,到电视台当过节目策划,在企业做过营销。2000年以后,樊荣强加入李嘉诚旗下的TOM传媒,做起了整合营销高级经理。之后再次投身媒体圈,成为广东《新经济》杂志社首席记者。
办班专门教人说话
樊荣强说,早在1995年,他在广东看到过“当众讲话培训”的报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樊荣强因工出差重返广州,发现当年的讲话培训机构依然存在,便萌发了前去一探究竟的兴趣。
探访结果让樊荣强十分高兴,首先是他发现教人说话的市场潜在需求巨大,其次,他认为自己完全具备教口才的能力。“我认为那家口才机构的创始人不如我,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无论是人与人见面交谈的基本礼仪,还是交谈的技巧,我都发现了不少值得改进注意的地方。”
如今,樊荣强的“经理人当众讲话口才培训中心”已在重庆开办了4年多。学员中有大学生和求职者,但更多的是企业老总、政府官员,甚至有登上胡润榜的超级富豪。
不爱说不是不会说
现在最流行的词语是“宅”,“宅男”和“腐女”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少用嘴说。
樊荣强说,这类人群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宅”们通常有社交障碍,害怕、拒绝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所以,他们应当进行说话能力上的培训,不然会对今后的人生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
主动“宅”则不同,他们通常是主动选择回避与人交流。弗洛姆《逃避自由》一书中这样认为,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所以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
主动“宅”便是一种逃避方式,但与语言能力无关,我个人有时也要“宅”起来。
讲话难度分为多个层次
樊荣强:好口才当然需要思考和知识积累。但在一定前提下,提升我们的口才更重要的是敢说。
我们首先要清楚讲话的几个难度层次,最容易的是聊天、摆龙门阵,这种讲话状态几乎没有压力。
难一些的就是在很多人面前讲,包括开会、作报告等,它比聊天的难度更高,往往需要突破心理恐惧,并使用一些讲话技巧。
更难的是主持,需要控制现场气氛,突发情况比较多。
最难的是辩论,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对对方的话进行反应。
主持与辩论不是生活中的常态,所以,我们的口才培训,通常注重提高当众讲话这一层面的能力。
心中有话为何说不出来
樊荣强:大家通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脑袋里思绪万千,到了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我认为这是一种“唇边效应”。常人思考时,除了形象画面外,抽象内容通常都是使用母语来进行,但转化为语言时,由于嘴唇对于词汇的反应不敏感,所以会造成表述不流畅。
这种情况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通常国内只有小学生才“读”书,中学生、大学生只喜欢看书,这就造成了很多人有比较严重的唇边效应。大声的、声情并茂的、抑扬顿挫的朗读是每个人都必要的。
学个窍门比领导更能侃
有的领导一讲话就是几十个条条框框,说个把小时,这就是会说吗?
樊荣强:大体上可以这么说,说话时,面对一个议题,我们要有深入剖析的能力。
我在培训时,新学员上台练习讲话,往往3分钟时限未过半就词穷了,这是因为他在用线性思维来考虑问题,只把话题局限在与字面最直观的意思上,能讲的内容自然有限。
于是,我要求他们先对议题提出疑问,然后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解答问题。整个过程都可以作为说话的内容,可以说的内容自然就更多了。我叫这种方法为“钻石法则”,实践证明十分有效。
随时练口才有哪些方法
樊荣强:方法很多,有针对不同情况的窍门。
对于害怕当众讲话的人,最迫切的是提高自信,最简单的办法是每天找一个陌生人搭讪,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尽量找人多的地方大声朗读、朗诵,前提是不影响别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会越来越敢说。
对于说话缺乏延续性、说不长、说不明的人,最方便的办法是每天确定一个话题,内容可以是时事新闻、影视人物等,然后与一名同事或朋友交流,尽量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这样的效果也会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