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条靠马路的小巷里,有间黑色的小屋
住着一个上了些年纪的老头,卖着葱油饼,
环境显得有些脏乱不堪。
猛地看去,
还以为是家“暗黑料理”的私人小作坊。
而门外,却是一群“嗷嗷待哺”的排队群众
有些人,甚至赶早班5点的地铁前来排队
不论,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
这家小店的门前,都是人潮拥挤
雨天一把伞,热天一身汗
只要能一饱口福,宁愿排着队等5个小时,
大家都乐此不疲。
这条小巷,也因此每天都是人潮攒动,
不仅是街坊四邻爱吃的早餐点,
还成了上海游客必到的美食店,
一个小有名气的景点。
这家因葱油饼得名的小店,就是:
阿大葱油饼
阿大,上海知名的老手艺人
这家店的主人叫吴根城,大家都叫他“阿大”。
今年61,背驼的很严重。整个人全部弯了下去,
眼睛距离火炉的火苗不过几厘米,
下巴几乎要碰到烤饼的移动铁盘。
阿大也曾收过5个关门弟子,
但是都仓皇而逃,耐不住性子。
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苦,从凌晨3点就开始和面工作,一干就是一天。老婆受不了这个苦,抛下孩子,找有钱人去了美国。
28岁那年,他花好几十块钱才被师傅留下,开始学做起葱油饼,一做就是34年,师傅现在80多早已不做葱油饼,而阿大则继承着师傅的手艺,从年轻小伙干到了皱纹爬上脸。
三十年不变的工艺,每一口,都是上海味道
为了让街坊四邻及时吃到早餐,
阿大凌晨3点就得起床,三十年来风雨不改
提面粉,揉面团,醒面
醒好的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用手顺势一按,
再重重地甩在桌上,
面团立时成了长十几公分的薄长条。
抓一把油酥抹上面饼,再抓一小撮盐抹上,
最后是一大把葱花。
长条被卷起,重新成为小团,
只是里面有了丰富的内容。
盐和油酥并不均匀,
没抹到盐的地方有面粉本身的甘甜,
抹到盐的地方则咸鲜;没有油酥的地方弹性十足,
有油酥的地方酥松口。
阿大一面煎,一面往饼上涂抹油。
15分钟,两面都煎黄了,香气扑鼻。
阿大挪开铁板,将煎好的葱油饼整齐地排列到炉子里,
盖上铁板继续烘。
铁板下,9成熟的葱油饼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蜕变。烘这道工序是区别老法葱油饼、苏北葱油饼的关键。也是阿大的秘方之一,这是为了用明火将饼上的浮油烧掉,这样,葱油饼就不会油腻。
5分钟后,炉盖打开,香气弥漫,勾魂。终于一炉葱油饼出锅。等在队伍最前端的人雀跃不已,伸手就要拿。阿大立刻阻止。在完成这一炉子饼的沉静的30分钟里,阿大第一次开口说话:“不许拿!要放2分钟才可以。不然不脆!”
一炉只能做20只,每炉30分钟,每天只做300个。不管外面食客多么心急,队伍排的有多长。即使大夏天,外面“怨声载道”,吵得火热,阿大却不能着急:“没法快啊,快了外面焦里面不熟,猪油没化掉,口味就两样了。”
就这样不紧不慢,从早上5点开始营业,中途不吃不喝,也得连续工作10个小时,
午饭就碗菜,吃些馒头,
他也是见缝插针,吃了几次才吃完。
直至下午3点,卖完300个饼,他才能收工。
可以安安心心的抽根烟,享受一下宁静的生活
被央视、英国BBC报道,被誉为中国的匠人
如今的阿大不仅是上海的名匠,被央视关注,
甚至还惊动了英国BBC,专门为他拍了一组纪录片。
在记录片中,英国人这样说道:这家在上海滩的名气绝对大,一直要排队,每天限量供应300个。老师傅叫阿大,做了三十年葱油饼,每天早上三点就要起床准备,三十年来风雨不改,绝对是濒临绝迹的老上海手艺!
现在的阿大成了上海知名的老手艺人,被称为“中国葱油饼之神”!
三十年不变的手艺确是对生活的尊重,自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日益高涨的名气,小小的葱油饼摊,生意火爆,也为他带来极致的回报。阿大在上海,买下了三套老洋房,儿子也大学毕业了。
如今的阿大早到了退休的年纪,可就是退不下来。因为长年站立做葱油饼,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
但直至今天,也没有人能扛得下他的衣钵。他说,这活累,没人肯学。整个“小店”也只有阿大一人在忙活,没有帮工,没有学徒。要不是想吃他做的葱油饼的人太多,他也老早不做了。
曾有人看中了阿大的手艺,投资百万开连锁,也有外国友人出钱买他的技术,都被阿大拒绝了,三十年如一日守着自己的葱油饼摊。
阿大说,我不是为了钱才做这份工作,这门手艺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秘密。又不是造原子弹,要什么技术?
这东西要用心做,都好吃的。
但这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很多人一辈子都学不会!
声明:本篇文章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我们会尽快处理。(邮箱:wubf_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