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将成为教学常态,已实施新高考改革3年的试点——浙江的实施现状。
实践智慧催生走班教学的四种模式
“不走班”模式:
所谓“不走班”模式,是指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1.由于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走班相似,只是多了几种类别,因此教师能够很快适应教学和班级管理;
2.学生只需要在一个教室上课,无须走班,也无须来回搬动学习用品;
3.教师熟悉学生快,容易收发学生的作业和进行教学辅导;
4.便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班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但这种模式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由于开设的选科组合类别少,所以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选择需求,对于小规模学校尤其如此。
“小走班”模式:
所谓“小走班”模式,是指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
具体又分为“优先三科成班”和“定两科走一科”两种方式。
优先三科成班:
是指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三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两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一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优点:
这种方式可优先满足选科最多学生的需求,固定一部分完全不需要走班的班级,便于这些班级的管理;同时对于两科和一科相同的行政班,采取走班或拼班的方式完成教学。
缺点:
可能需要调整部分人数较少选科组合的学生的志愿,相对来说分班不够公平,排课有一定难度。
定两科走一科:
是指两门选考科目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以及两门选考科目和其他科目在行政班上课,剩下一门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
优点:
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走班;由于只有一门选考学科需要走班教学,可避免因走班过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同时有利于在行政班中实施对五门学科的评价。
缺点:
高一时成立的行政班需要重新组合,会增加走班的难度;按教学班教学的选考科目的学生作业收发较难,该科目教师进班级辅导较难组织和开展。
“大走班”模式:
所谓“大走班”模式,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优点:
可以全部满足学生的选择进行走班;由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教师从高一开始任教至毕业的学生不变,有利于学校对这三门学科教师进行评价,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缺点:
每个学生一般需要在一个行政班教室和三个教学班教室上课,每次上课都需要携带不同的学习资料及用品,不便于班级管理;
对选考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较难,不利于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选考学科的作业收发较难,教师进班级辅导的机会减少,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
“全走班”模式:
所谓“全走班”模式,是指语文、数学、外语和“7选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优点:
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进行走班,给学生提供最大自由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老师,符合学生个性化、分层次的选课需求。
缺点:
教学管理难度最大,对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较难评价;学校课程安排最繁杂,需要较完善的软硬件系统支持。
案例解析
经过实际访谈发现,目前浙江省内采用“小走班”模式的学校数量最多,其次是“大走班”和“不走班”模式,采用“全走班”模式的学校数量最少。
实践中,每所学校都会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浙江生义乌市义亭中学为例:
该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2014年新高考改革后,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生源特点,确定了“设置基础行政班,渐次推进选科走班”的操作策略。作为“大走班”模式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做法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01
重视语数外基础学科,
三年一贯稳妥设置行政班
学校采取这样的做法,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思考。
(1)在未来的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按照新高考的要求,选考在学考70分的“必考题”基础上增加30分的“加试题”,三门选考科目以等级分、总分值300分计入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以原始分及总分值450分计入高考。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修习时间相对更长,未来将在高考中占更重要地位。
(2)在学生成长中,行政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行政班在践行学校课程理念、利用学生差异化资源、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另一方面,该校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推进人的社会化,而班级就是一个模拟小社会,设置行政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宿感、荣誉感,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
02
尊重学生选择权,
渐次推进选科走班
在制定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的实施方案时,学校面临两个难题,即什么时候开始走班以及如何走班。对此,该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合理确定走班时机:
近三年该校毕业生在高职院校中的实际录取率在52%~54%,按照浙江省新高考政策要求,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即未来该校近半数学生上大学的重要依据是学考成绩。
据此学校坚持“重学考,以学考促选考”的原则,同时确定两个策略。
其一,学考前置,选考后置。
学校根据学科教学进程,合理分散安排第一次学考科目。
学校重视并充分准备第一次学考,谓之“学考前置”,第二次学考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选考后置”指第一次选考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则集中组织准备第二次选考。
以该校的集中备考安排为例:
2015年10月,安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科集中备考;
2016年4月,安排政治一科;
2016年10月,安排语文、数学、生物、技术四科;七门选考科目集中备考全都安排在2017年4月。
另一次考试(含学考和选考)时间则由学生自主选择。
其二,依序渐入,渐次推进。
学校走班教学的推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节点是2015年11月初。
节点前,语文、外语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组织在行政班进行,其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学科重在夯实学生的基础,以学考促选考,生物、技术学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和调适,为下一轮选科做准备;
节点后,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科选科走班。
第二阶段的节点是2016年4月,政治学科在学考结束后走班,合计七科选科走班。
其中生物、技术因未完成学考,选考生物或技术的学生在学习学考内容的同时也要学习选考内容。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无需一次性完成“7选3”,减轻了选择的压力;同时学校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即便是在短短一年内,学习上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要给他们缓冲的机会。
灵活设置走班方式:
学校秉承“充分落实学生选择权”的理念,在原有自主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全部选科组合给学生。
其一,选科走班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融合。
一方面,新高考背景下开齐学考选考科目,势必会影响选修课的开设,因此学校将选修课的开设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等方面转化,选科走班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的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另一方面,两类课程的融合也便于课务安排,降低排课的难度。
其二,教师和教室相对固定,让学生流动走班。
即固定的教师在固定的教室上课,学生则在选科教室、自主选修课教室和自修室之间流动走班。
为了方便学生走班,学校除了兴趣特长类的自主选修课外,将其他课程教室都集中在两层教学楼,教务处在计算机排课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整。
策略建议
结合实际为走班教学提供多重保障:
为保障走班教学的顺利进行,相关的策略保障必不可少,以下几方面内容可供参考。
01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走班方式
一般学校规定,每种选科组合不到30人不设班,超过50人开两个以上(含两个)的班。
小规模学校若任由学生选择,可能许多种选科组合就无法达到走班的人数要求,有些学校会采取网上“秒杀抢选”的办法确定学生的选考科目。
如学校某些学科教师数量有限,只能开设少量班次,但选学的学生数又较多,就会让他们采取抢选的办法完成该门学科的选学。
但这种办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有待商榷。
对于大规模学校来说,若直接采取“大走班”模式,学生往往需要在一个行政班和三个教学班教室上课,每周需要走班上课的课时较多,刚开始学生和教师还没有适应,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因此大规模学校可以先采取“小走班”模式,即只让一门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因为这种方式只需要在一个行政班和一个教学班教室上课,学生每周需要走班上课的课时会大大减少,便于教学秩序的稳定。
02
提供走班必需的物质准备
对教师功能进行明确标识:
在走班教学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教室的作用,通常一个教室会同时充当行政班教室和教学班教室。
为避免学生走班时进错教室,可以利用班牌的正反两面,一面用数字标出行政班,另一面用字母标出教学班,还可以将教学班教师的名字标在班牌上。
在适当位置设置作业柜:
为便于每门学科的作业收发,应在每个教室门边放置一张作业柜,上面明确标出每门学科作业存放的位置;同时避免将学生作业柜集中放在一个教室里,因为在同一时间每个学生要交多门作业,会造成教室堵塞而无法交作业。
对学习场所进行特别设计:
为便于学生迅速在教室里找到座位,每个教室的讲台上需张贴两张或更多学生座位表,以便对学生进行提醒。同时尽量在教室里为每个学生提供存放学习资料的地方。
学生自己也需要准备一个简易书包,方便随身携带走班时的学习资料。
学校还需要给学生准备较多的自主学习室,因为部分学生的个别学科在第一次选考时就已经达到了自身要求,不准备继续学习这门学科,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室。
03
设置灵活的学科辅导制度
由于行政班或教学班所对应的学生是不同的,若只让学生在行政班自修,教学班的教师会觉得自己到班级辅导的学生大部分不是自己所任教的学生,会影响他们辅导的积极性。
对此,目前学校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是学生只在行政班自修,而教师在答疑室答疑,学生可以在自修时间寻找自己的任课教师答疑解惑;
二是学校对于学生何时在行政班或教学班自修做出具体规定,然后安排相应的教师到班级辅导;
三是个别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并存储大量学习资料,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通过网络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测评等教学活动。
04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案
实行走班教学后,班级之间学生的学业基础往往存在很大差别,会增大教学评价的难度。
为了使教学评价更具可行性,教学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组成平行班,并采取传统的评价方法对教师进行评价;
学业基础相差较大的教学班可以采取增量评价的方式,如将教师接任时学生的学科情况与任教结束时学生的学科情况进行对比评价,也可以采用等级分提高的方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