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常态”卓然成型:六大新气象重塑中国
两年时间,气象一新。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密度高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勒紧官员纪律之绳,中央和省级巡视工作制度化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已成社会共识……
这两年来,带有习近平个人鲜明风格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新理念、新政策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和重塑中国。
由习近平担纲起草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即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撰文称,十八大后的总体布局实际上是“六位一体”,在“五位一体”之外,还应加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这就是两年以来已渐成型的“习常态”。
“习常态”是指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国防六大领域全面进入了一种“新常态”的时代大格局。
在这种大格局下,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由“六位一体”总体布局构筑的“习常态”成为唯一必然选择。
自十八大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挑起了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重托,决心带领中国继续无畏前行。
“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今年2月,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说。
在受访时,他的语调平缓而沉稳,大多数时候面带微笑,而在谈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时则神情严肃。
“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习近平形象地总结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两年来的脚踏实地,让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感叹,没想到十八大后的中国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型。
中国经济适应“习常态”
“习常态”首先体现在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及“新常态”。
今年5月9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出席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新华社 资料
那时,中国经济正遭遇“倒春寒”:一季度增速跌入6个季度以来的谷底,实体经济成本高企,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三驾马车”拉动乏力……忧虑正在蔓延。
其时,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适应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要接受从超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率的现实。
适应的背后,习近平领衔中央领导集体给中国经济开出了一剂药方——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同时,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15个领域60项改革任务。
美国《新闻周刊》其后的封面报道如此描述:“这份被简称为《决定》的报告着重指出市场力量‘在资源分配上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让全世界受过西方经济学体系训练的经济学家们都交口称赞的说法。”
正是在这份决定里,中央果敢地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要论断取代了之前贯彻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论述。
对《决定》的落实,习近平更加果敢。
两个月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公开报道中亮相,而习近平则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设计师”。
国资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领域的“习常态”已登场。
去年12月17日,上海市政府公布“国资国企改革20条”,最先拉开国资国企改革大幕。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过半省份出台了地方版“改革路线图”,涉及混合所有制、国资结构调整、产权制度、分类监管等多方面内容。
随着不久前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国家版的改革方案正呼之欲出。
一些改革仍在尝试和摸索,另一些改革则已开花结果。
12月11日落下帷幕的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经验。
翌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即明确,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
在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尹宗华看来,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反腐步入“习常态”
党纪国法之绳已被勒紧愈发成为中国官员必须适应的一种“习常态”。
反腐倡廉,是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政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举措。
比起面对老百姓时的平易近人、走街串巷时的从容与亲切,习近平在整治党风政风之时,表现出的却是与前者截然相反的铁腕和高效。
历史作家二月河说,当前的反腐势头可谓“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一击,震撼四野”,“现在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有数字为证。
十八大以来,已有超过18万名党员干部被处分,超过50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习近平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誓言,“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对周永康、徐才厚的查处,成为这一表述的重要印证。
反腐专家任建明曾向澎湃新闻指出,“当前需用重典严厉打击腐败,起到震慑作用。而反腐的治本之策还是制度建设,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革制度。”
由习近平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中央深改小组”),体现的是中央下一步关注和聚焦的重点。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小组是其6个专项小组之一。
更为可贵的是,习近平将反腐系于法治。
“对徐才厚案件的处理正是循法治的路,以此来聚焦人们的目光,证明依法治国不是嘴上说说。”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告诉澎湃新闻。
从习近平今年6月30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中央军委纪委《关于对徐才厚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到历时近4个月的审查后,军事检察院查清徐才厚的受贿犯罪事实,决定将其移送审查起诉,徐案的推进一直在法律的轨道上。
10月20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外界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是中国反腐制度化、法治化的一个转折点。
“习常态”力推媒体融合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谈到。
今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 资料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需要。不少人担心,中国社会传统价值观的缺失,将带来问题与隐忧。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今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赋予中国梦内在的动力。
中央党校教授姜跃认为,在宏观层面上我们接受和吸纳了更多的西方现代制度,在微观层面,我们仍是用传统文化处理个人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是摆脱不了的。
习近平所瞄准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资现代借鉴的“治理经验”,用中国古代的经验来丰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软实力的构建离不开成熟、强有力的媒体。
然而,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趋势已无法逆转。
今年8月18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习近平冀望,“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微信公众号“侠客岛”称,从年初至今,宣传系统的高级领导,早已为这几句话预热。
今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谈了这个话题;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了具体部署。
中央更直接的动作则来自三次与媒体的直接接触。
5月,刘奇葆听取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汇报;6月,刘云山到人民日报调研,专程前往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运营室和移动客户端运营室,7月,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现身新成立不久的澎湃新闻。
今年被称作“媒体融合年”。从被称为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开始,关于媒体的融合、转型、壮大已成为一种“习常态”。
“习常态”落脚民生
上任伊始,习近平已将执政重点着眼民生。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首次“施政演说”。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10个他所认为的人民群众期盼的“更”美好生活,是习近平对改善民生朴素又全面的理解。
事实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其中,教育是民生之本。
2014年3月,国家启动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学生专项计划。
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住房、医疗、食品,样样牵动习近平的心。
放宽棚改企业债、创新推出项目收益债,金融创新破解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470万套以上;放宽社会办医主体和服务领域,政策松绑丰富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建管并重”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破解垃圾围城、城市内涝;根治“九龙治水”之困的顶层设计保证食品安全……
人民日报总结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人们越来越真切的感受。
不可不说的是牵涉亿万百姓切身利益的户籍制度改革。
2014年6月6日,由习近平担纲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这份意见,习近平或许已酝酿许久。
在13年前的博士论文中,他这样写道,“取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人们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两种不同身份的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
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之于众,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意见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谈到,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以往所没有的。
生态建设助力“习常态”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新华社 资料
作为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习近平在设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时,特意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过去所谈论的“四位一体”中,并不包含生态文明建设。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说。
有重视就会有举措。
同样,习近平希望运用法治的力量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在2013年5月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谈到,应当“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他甚至毫不避讳地谈起北京那糟糕无比的雾霾。
今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领导人欢迎宴会上,习近平聊到人们热议的“APEC蓝”。
“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经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习近平向在场的所有人保证,中国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习近平说。
坚定治军保障“习常态”
国防和军队改革,亦是“习常态”的应有之义。
今年5月1日,习近平在新疆军区综合训练场实地观摩部队实战化训练课目演示。 新华社 资料
今年10月底,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郑永年曾对媒体表示,在执政党缺少对军队的制度性控制的情况下,军队的自主行为必然导致军队的非正常行为。
军队腐败只是诸多非正常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
自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以来,除了查处徐才厚等军中大“老虎”外,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来整治军队:禁止军队用豪车、全面清查部队房地产,纠正治理军队住房的“不正之风”……
“徐才厚案不是反腐的终结,只是开始。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杨金山的落马说明,中央军委的反腐决心和力度在继续深化。”公方彬告诉澎湃新闻。
今年11月,新华社报道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解放军审计署由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
解放军审计署将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主管全军审计工作,对中央军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这意味着,审查总后勤部原副部长谷俊山和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时的掣肘将不复存在。升级后的军队审计署,未来将更加独立自主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军队反腐只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小部分。
今年3月15日,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3月19日,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后勤政策制度和保障力量改革专项小组召开首次会议,被认为是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这一轮改革将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展开。习近平深信,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习近平已经让外界感受到他坚定治军的决心。
在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 (微博)眼里,习近平是继邓小平之后最具转型色彩的中国领导人,风格稳重自信,他将促进中国在竞争高度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获得全球思想领袖的广泛关注。
“习近平在其执政期间,将成为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全球领袖。”洪博培在为《时代》周刊撰写的评语中写道。(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