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下发的《关于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政府采购货物或服务项目,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达120万元以上的,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在采购活动中一旦发生问题,所有的目光,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监管,甚至专家们,都聚焦于招标是否做了、有没有按流程做。
一些近些年来著名的案例可以解剖这种现象。
案例一:“2006年4月19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按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中心的规定,开始采用在药品采购中唯一中标的“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65名陆续使用该药品的患者,部分出现了肾衰竭等严重症状,13名患者死亡,2人病情加重。随后,全国紧急查封。”
事发之后,护士说按医嘱领药打针的没有问题,“齐二药”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由政府部门统一招标采购,医院没有被要求必须对新使用的药品进行检验,药监部门也不可能对新购进的药品一个一个地进行检验,“我们也相信政府统一招标采购是没有问题的。”
广东省药监局新闻发言人说,药品的检验主体是制药企业,政府部门不可能对所有药品再次进行检验。招标的流程完全没有问题。在广州市的统一招标采购中,“齐二药”中标价是28.73元,原先中标这次落标的大理药业比“齐二药”高出10%左右。
追溯到药品的制造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在采购过程中,致命的药品来源于一种原材料,而这种原材料的采购没有经过招标,最终被判入狱的有:采购员、质检员、质量经理、副厂长和厂长5人。
案例二:广州番禺中心医院采购空调设备,广州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虽然报价低于竞争对手,但最后还是铩羽而归。2008年11月4日合法组建的第一次评标委员会曾依法推荐格力空调为预中标供应商,但同年11月21日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所发布的中标采购公告中,中标供应商却是报价金额2151.1887万元的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依据的是同年11月18日第二次评标委员会的评审结果,而这次评标活动已被财政部门认定为违法。因此,格力空调认为中标供应商的最终确定有悖于《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的规定,于是愤然将财政局告上法庭。但政府表示,从招标流程上没有问题,此案不了了之,没有结果。
案例三:为了整顿混乱的药品市场,国家强化的药品采购的招标制度,之后中央电视台不断宣传,哪些医院招标后,价格比过去低多少。可事实是,药品的价格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越招越高。制药厂的解释是招标增加生产厂家的成本。医院的解释是招标增加采购的管理费用。
案例四:“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国务院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调整充实后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组成,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领域专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几个月来,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经调查认定,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案例五:审计署发布铁道部201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0年,铁道部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制作中国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对此次审计发现的问题,铁道部高度重视,在审计期间对相关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行整改。
案例六:还是铁道部,2012年铁道部新一代客票系统花了3.3亿招投标,但却出现登录难、购票难等问题。对于发出质疑,铁道部信息化办公室对招标过程作出了相对具体的说明:依法发布招标公告,7家应标,20天后公开开标,共5家投标,均满足招标合格投标人条件。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依据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及授标建议,确认在两个包件中分别报价最低、得分最高的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评标结果依法在公示满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向中标单位发出了中标通知书。
案例七:央视财经节目2013年“315”晚会曝光:深圳一些建筑行业违规使用海沙盖楼。这里可以看到,每一座楼盘都是层层招标产生的,流程是完全符合规定的。建筑行业用海沙盖楼,不仅仅发生在深圳,其它沿海城市盖楼,也有发现,有人戏称,已经很多年都没有用过河沙盖楼了。这个案子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没有结果。海沙还在运着,楼房还在建着,地产商们还在参加相关部门加强海沙管理的各种会议,海滩一寸一寸地被挖掉,楼房却一层一层往上盖,业主们买的70年产权的楼房,住不到20年就成了危楼。
讨论:
1. 对这五个案例逐一分析,找出招标流程中的问题。可以再深入收集相关的材料以补充自己的分析。
2. 在供应商选择中,招标的作用是什么?
点评:
不知道是愚蠢还是刻意,有些掌握声音,有话语权的人,将招标视为一个采购中降低价格、防止腐败的最有效或是唯一的利器。加上媒体、专家们的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公众对招标的摸顶崇拜。公众的视线也关注于招标。更有许多人把没有经过招标而造成事故的案例,毫不犹豫地“原因——结果”地联系起来。
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以后,对动车制造引起质疑,把采购不当归结于招标流程没有严格执行,而不是如何建立一套供应商管理体系。
铁道部的宣传片《中国铁路》1,850万的价格,更是为没有招标提供最好的佐证,铁道部只能高度重视,进行整改,张艺谋也被卷入其中。但他们为什么没有提及到,张艺谋的《红高粱》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及《阿凡达》也不是招标拍出来的。
而12306.cn网站招标为管理者强硬地支撑起腰杆。3.3亿只要招标符合规定了,无奈不了谁。在“齐二药”事件中,生产厂被绳之以法,而管理者仍然用招标回避了所有的漏洞。番禺中心医院采购空调设备,招标流程“合法”也成了最有效的挡箭牌。药品市场也希望通过招标解决混乱的众像。人生病了,要对症下药,而似乎招标可以包治采购百病。实际上,可以看出来,“招标”掩盖了所有的问题。而执行者则用“执行了招标流程”来推卸责任,更有不法者利用招标的外衣,行驶着不道德的暗箱交易。
地产商都知道一立方海沙30多元,一立方河沙最少也要150元以上。几乎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是招标形成的,价格太低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有资质的大建筑商拿下后,自己做不下来,转包给小企业做,他们成本再下不了,只有偷工减料。
招标最大的一个祸害是无论买家、卖家都是短期效益,卖家是只有中标后才组织队伍进行施工,下一次不中标,则下面的人员赶回家。质量、培训、知识积累等根本谈不上。最终伤害的还是招标的采购方,还有那些吃上上顿不知道下顿在何处的建筑工人们。
不幸的是,有许多组织和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招标可以采购到质量最好的、价格最优的产品,从而更夸大了招标的作用。而采购部门为了迎合这种势态,把采购招标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考核,作为采购业绩汇报上级,而将供应商投标书的最高价和成交价之差做为成本降低之成果。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管理者,许多人都将“货比三家”和“招标”作为采购的两项最锐利的武器,更有甚者有些企业还将此作为唯一不二的工具:单次采购额超过2万元(例如)的必须招标;单次采购额超过200元(例如)的必须有三家以上报价做比较分析,方可购买。但实际情况是有许多产品只有唯一的供货源。有些设备由于使用、规格等种种条件所限,只有单一的供应商,但为了执行招标,就向这个供货源的各个代理商招标;有一些长期性采购的商品,明知某家供应商质优价廉,也要煞有介事地再找两家陪伴一下,做个衬托的架势。
国内有许多制造厂,在采购时也热衷于使用招标的方法,每次零部件都有比价、招标决定。支持的论点是,认为他们是国家的企业,要符合政府采购的规定,招标是法律的规定,绕不开的;也有人说是企业自身希望通过招标获得价格低、质量好的产品。
其实,再看国际著名汽车制造厂商几乎都是和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库,利用供应商选择评估认证体系管理供应商。很少在采购中用招标方法来选择其关键供应商的,奥委会在选择其核心赞助商时,不仅要考虑赞助企业能出多少价格,还要考虑其产品的知名度,对奥运事业的支持,社会的美誉度,及其企业的价值观是否被奥委会所认同,每一个核心赞助商都经受了严格的审核及现场考核。这些都无法用招标来解决。
在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不过几天的时间,一家美国的著名通讯巨头立刻将整个集团全球(包括中国)的电脑供应商换成了戴尔。一个月后,各大美国公司也纷纷更换电脑供应商,采购在此体现的不是招标,而是符合政治的需要,国家的利益。
再看,神五不是招标的,运二十也不是招标的,航母也非招标而成。他们的采购额远远超出了120万的下限,航天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脑袋,国家的命运无法寄托的招标上。
有一个招标的比方,就像考试,考试成绩好的就毕业了,并不表示他一定能胜任工作。学校非常关注考试的结果,而用人单位更注重员工是否能完成岗位工作。事实上,工作环境比学校的考试要复杂的多,因而招标也不可能将企业所有的要求都在标书上体现出了。
企业常以最低价格标准来作为采购依据。然而,最便宜的原料并不一定是成本最低的,恰恰相反,低价采购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往往大得惊人。戴明强调:“当我们无法衡量进料品质时,价格本身是毫无意义的。”
在购买原料上节约支付的成本,肯定会在管理、维修、产品质量保证上增加成本,其结果,不仅会把在购买原料上节约的成本照样支付出去,而且还会因为维修、赔偿、连带责任等增加支出。美国华盛顿地铁设备经常出现故障,而伦敦、巴黎、东京和莫斯科的地铁设备却故障很少,原因就是华盛顿奉行最低价中标的采购方式,所购设备存在品质问题。
即使采购的原料质量上没有问题,如果有多个供应商,那么,很有可能他们提供的原料都符合相应规格,但其中一个使用起来没有问题,另一个却导致返工重做。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一个供应商知道用户要这种原料做什么,后一个供应商仅仅追求符合用户要求的原料规格。所以,戴明主张,在采购上要尽可能采用单一货源,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形成供应商和企业的良好信任关系,建立长期忠诚的合作伙伴。经营企业要明白一个常识—低价竞标后面往往紧跟着质量陷阱,想找便宜的东西很容易,但想找合适的东西就十分难。确定单一供应商,不是靠一个简单的衡量供应商是否合格的“手册”或者“规格标准和价目表”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设计师、采购部门、制造部门、销售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同心合力地携手合作。
单一供应商除了能够保证稳定的质量外,还会通过不断的重复博弈减少欺骗,降低风险,节约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和信息成本,这些都会影响到总成本。作为供应商,长期单一供货可以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机行为,集中全力关注他的顾客需要。只有建立起与供应商之间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关系,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在生意交往中,欺骗最容易发生的场合是一次性交易,这种心里是:你会不会骗我,如果你骗了我,连下一次找回来的机会都没有了,我怎么办?结论是,为了防止你骗我,我先将你骗了!实践中也能处处找到这样的例子:假货最多的地方是火车站、汽车站,因为客户买了就走了,没有回头客;收到假币最多的是出租车司机,下次再坐同一辆车还被认出来的机会不大。小区里的便利店卖假货,收假币的机会就少的多,原因是经常性交易。这个理论用于招标也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