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效应
一句话说管理:
成功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它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你的勇气,这正是一般人所缺乏的。
追本溯源:
“贝尔效应”的提出者是美国布道家、学者贝尔。贝尔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测说,假如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多次赢得诺贝尔奖。
贝尔凭着这种来自外界的预测,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希望,正是这种动力促使他不懈努力,后来成了美国著名学者,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高峰。贝尔凭着这种真实的经历提出了后来的“贝尔效应”。
企业实战运用:
尽力使自己做得比别人好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巧岁小学毕业那年,便到茶园当了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从老家来到嘉义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后来王永庆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试想,谁
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当时小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小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子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想,他要是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他卖的米。于是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批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王永庆针对这种现象,不失时机地又提供了送米上门的服务。并且王永庆送米,非只是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问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为他威得了很多顾客。
王永庆是一位善于开动脑筋的人。送米的过程中,他了解了客户家里的基本情况
回去之后便在一个本子上具体记录下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王永庆就是从一家小米店起步,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原因很简单,他拿出了一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千方百计比别人做得更好,凭借着这股力量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管理说吧: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信念的力量让一个人变得坚强,充满自信。而这些都是一个强者所必备的。成功的信念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时时以增强员工成功的信念为主导的管理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多用激励的字眼去鼓励下属,譬如“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你越来越优秀了”“你将获得更大的成功’,等等;反过来说,应极力避免“你不行”,“也许你做起来有困难”,“你不如别人做得好”等字眼。另外就是企业的领导者要给员工明示企业的宏伟蓝图,让员工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鼓舞员工士气,如此企业便会有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编辑:酒店管理培训师孙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