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工,从微薄的下岗津贴中抽取一点钱买了两把香蕉带给心爱的女儿。当这位母亲把其中一只破了皮的香蕉剥开放进嘴里时,女儿竟然大叫着,要妈妈吐出香蕉,说:‘这是我吃的!’这位母亲吐出香蕉后背过脸去,泪水簌簌滚落下来……”
听说这样一件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我们不禁想问:“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了?怎么能这样呢?”是不应该这样,可他们偏偏这样了。怎么了?这就要问问你们了,家长。是不是你爱孩子爱过头了?
又有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有个鲁国人在海边捉到一只毛羽鲜艳、鸣声悠扬婉转的大鸟,认为是神鸟,便把它献给
博学的庄周得知此事后叹息说:“那是荒岛上栖生的鹗呀,素以草籽、昆虫为食,怎么消受得了王宫的富贵呢?”
天下为父母者,没有不爱子女的,子女的寒暖、饥、饱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对待子女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百依百顺。
这些父母将对子女的疼体现在如此的溺爱娇惯上。殊不知,“‘溺爱’是一种病态行为。迁就、纵容孩子的缺点,就会使孩子感情麻木,从而走向爱的反方向,使孩子变得残酷无情。”
南京一位16岁的中学生因“妈妈太关心他了,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说他是长不大的毛孩子”,竟然用铁榔头砸死了亲生母亲。
诸如此类,让人难以想象的悲剧造成的原因,究其根本,在于对“爱”的把握。
爱过度,则成祸。由爱到恨,距离其实不远。把握住爱的“度”,才能防止爱滑向“恨”,滑向“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