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笑之
饭后,年轻的妈妈在洗刷碗筷。年幼的女儿在一旁看着,突然问:“妈妈,你冷吗?”此时正值隆冬,女儿的脸有点红,小手缩在长长的棉衣袖口里。
听到这充满人情味的问话,年轻的母亲心里一热,但她没有回答女儿的问题,只是冲着女儿一笑。
女儿见妈妈不回答她的问题,觉得不理解,好奇心让她艰难地伸出小手放进妈妈洗碗的水盆里,“啊!真冷!”她赶紧将手缩了回来,“妈妈,你不冷吗?”妈妈微笑着对女儿说:“冷!”不自觉中年轻的妈妈发现女儿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敬意和关心……
妈妈洗完碗后用毛巾擦手,这时,从身后递过来一杯热开水,同时传来嫩嫩的、甜甜的声音:“妈妈,给您焐焐手!”年轻的母亲又一次笑了,她用开心的笑容告诉女儿,她不冷,心里热乎着呢!
故事虽短,却给我们描绘了如此和谐、融洽的世间真情,给我们展示了这一段现代社会诸多父母渴望却不可求的家教高境界。
是谁营造了这样的良好氛围?是那位年轻的妈妈。
虽然她自始至终只说了一个字“冷”,但这却是关键的一个字,因为她以自己仅有一个字的言语和微笑让孩子真真切切得感受了冰冷。也正是有了这种真切的感受让孩子懂得了父母劳动的艰辛,从而想到自己也该体谅父母,关心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而另一些父母呢?为了孩子,真可以说是做到了“事事关心”“无微不至”,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到了“鞠躬尽瘁”的程度,可他们得到了怎样的回报呢?只是一声声痛心的叹息和百般的无奈。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还未落地的时候,就已经有六个人等在那里,准备对他们施爱。当他们来到这个世间,随之而来的便是来自四面八方汹涌的爱潮,有时候潮水卷得他们几乎透不过气来。如此细心周到的照顾奠定了他们在一个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而在不知不觉中这种家庭地位已将他们呵护成一株株“温室里的花草”,经不住一点雨打风吹,稚嫩而无知,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想象一下,一个连一些最最基本的东西都要依靠别人的人怎么可能想到去同情他人,体谅父母。
我曾读到一篇名为《让爱有度》的文章,对作者的观点甚为赞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家庭条件优越,要做的事情也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
当然,我们不反对给孩子温暖,但我们更提倡像上文故事中年轻母亲一样,给孩子必要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