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阿坝州的黑水县城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会议产生一项重要的决定:坚决、积极、大胆地提拔工农干部,使红军得到迅速发展。
此外,徐向前在会议中从朱德那里得知,红一方面军保存的干部较多,但兵员较少。徐向前便主动建议调红一方面军一些干部到红四方面军任参谋长;同时,调红四方面军的3个建制团充实红一方面军,以便两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党中央采纳了徐向前的建议,决定派叶剑英、李卓然到红四方面军工作,还调去了一批师职以下政治工作干部。这些干部的调配,对加强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政治工作,特别是后来对抵制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领导力、组织变革和发展等方面的杰出专家迈克尔·尤西姆认为,一个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如何,关键不在于最高领导怎么样,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下属的领导能力。
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关键的因素不在于高级管理者,而在于一批具有改革才能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人才。
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汉朝就能得到印证。刘邦能够当上汉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因为他手下有着杰出的中层干部——出谋划策的张良、行政管理的萧何、冲锋陷阵的韩信。
刘邦的对手项羽无论才能和力量,都远在刘邦之上,可是项羽没有什么得力的中层干部,仅有的一个军师范增还不被项羽所容纳,这就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个企业家再才智出众,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所以,唯有管理好中层干部,利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才可以完成超过自己能力的伟大事业。
有人说,一个人只要懂得用人,不论他是谁都可以当领导,甚至当总统。美国钢铁之父卡内基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
毛泽东说得更直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这个培养干部思想的指导下,红军时期成立了军官教导团,抗日时期有抗日军政大学,解放军新建了南京军事学院……因为解放军始终把教育干部作为团队建设的根本,因此才铸就了一支名将如云的威武之师。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小到班排长,大到集团军司令,都是这个道理。企业同样也需要大力选择好、培养好、管理好中层干部。因为企业的中层干部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承上启下,既是决策者的参与者又是具体的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及发挥程度,直接决定着公司的兴衰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