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称红军为“老红军”,其实,红军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不仅战士年轻,整个将领队伍也非常年轻。看看我们熟知的一些将军当时的年龄及职务:
CCC
军团参谋长左权:29岁;
师政委刘亚楼:23岁;
团长耿飙:24岁;
团政委杨成武:20岁;
师政委肖华:18岁;
军团政委杨尚昆:27岁;
团政委杨勇:22岁;
团政委张爱萍:24岁;
军长肖克:26岁;
军政委王震:26岁;
副军长许世友:29岁;
师长陈再道:25岁;
军政委李先念:25岁;
……
DDD
在红军中,年轻人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年轻人担任重要职务的比例更是世界各国军队所不敢想像的。正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靠着年轻人的激情与智慧,打下了一个红色江山,建立了新中国。
法国著名思想家圣西门讲过一段精彩的话,这段话曾被列宁称之为“圣西门的名言”。他说:“假如法国突然失去了自己的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50名优秀军事家和民用工程师……法国马上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
圣西门的这段名言,是站在很高的层面上来说的,不仅仅说明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蕴含着忽视人才培养而带来的巨大危害性。因此,一个企业不仅要拥有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还得注意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而培养人才就是培养年轻人,要多给年轻人机会。
为什么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因为年轻人有着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发达的智力,丰富的创造力。据统计,人的一生中,25~45岁之间是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被称为创造年龄区。要多多启用年轻人,如果不敢重用年轻人,既耽误年轻人的前程,同时也不利于自己的事业。一切成功的领导者都敢于重用年轻人,不拘一格用人才。
34岁的邓稼先、34岁的朱光亚、32岁的周光召、31岁的欧阳宇……这些后来成为中国核工业栋梁的功臣,当初加入核工业时都不过是年轻人。据统计,中国在1960年从事核工业的10万人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68%,26~35岁者占25.5%,两项之和超过九成。正是这群年轻人,在中国核工业领域几乎是完全空白的情况下挑起了大梁。
从1990起,联想集团就开始大量提拔和使用年轻人,几乎每年都有数十名年轻人受到提拔和重用。联想集团为那些有上进心并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联想电脑公司的总经理杨元庆、联想神州数码公司总经理郭为、联想科技园区的总经理陈国栋……他们都是在35岁之前就被重用,掌握着几个亿,甚至几十亿营业额的决策权。
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也是得益于重用年轻人。他说:“对我来说,大部分快乐一直来自于我能聘请到有才华的人,与之一道工作。我招聘了许多比我年轻许多的雇员,他们个个才智超群,视野宽阔。如果能够利用他们睿智的眼光,同时广纳用户的进言,那么我们就还会继续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