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江苏电视台报道了一件事。说,东北某地有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山上的树木很多,这些树木是村里的集体资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偷砍乱伐的现象无法制止,眼看树木损失过半。当时的情况是:遇到偷砍树木的人,村民上前制止,这些人就威胁道:“这树不是你家的,少管闲事。不然对你不客气!”听了这话,一般的村民也就知难而退了。后来,村里的三个老党员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如果再不加制止,村里的树很快就被砍光了。于是,三个老党员一合计,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将山上的树,按全村人口平均分给各家各户!为了保密和保护自己,全村每家都在决定书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树木分到各家各户后,再听到或看到山上有砍树的声音,大家就会互相通报,被砍树的人家也会理直气壮地去阻止砍树的人:“如果你再敢来砍我们家的树,我就要了你的小命!”听了这样的狠话,砍树的人也就灰溜溜地走了。全村的树木就这样被保护起来了。
绩效制度的核心目的,就是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案例中,当树木归集体所有时,产权边界就模糊不清,所以,当集体财产遭受侵害时,大家便没有“舍身护林”的勇气。而当树木分到每家每户时,为了捍卫自己的财产,大家就变得勇敢起来,就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了。因此,企业绩效制度要落到实处,并真正调动员工积极性,就必须和每一个人的具体利益直接挂钩。记得扬州有一家民营企业的员工非常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公司制度健全、员工执行力很强、工作性较高。在去年的总结会上,公司董事长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如果大家每月最多只有300元的工资,大家还会这样拼命工作吗?”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回答:“不可能!”会后有这样一段员工对话,“我们单位的工资水平几乎是全市企业中最高的,所以大家手里现在捧的是一个金饭碗。为了保住已经拿到手的金饭碗,在工作中大家自然会处处维护公司各项利益,遵守公司各项制度。”
关于利益驱动的制度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正向激励,就是以物质利益拉动的激励机制。具体方法是:让积极参与企业建设的人,让那些为了企业创造财富的人,以及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人得到实惠。如果在原野上出现一只野兔,看到的人会不会去追?答案是一般会或肯定会。同样的一批人,如果在菜市场上看到关在笼中的兔子,大家会不会去抢?答案是一般不会或肯定不会。原因是,前者没有归属,谁抓到算谁的;而后者是有归属的,去抢有悖常理和法度。所以企业要敢于放出“野兔”,调动大家积极性。
二是负激励,就是制度惩戒。比如一家企业老板见到基层员工用一双脏兮兮的手包装食品,就觉得这个员工不负责任,没有主人翁精神,得适当惩罚。可是,这个老板却忘记惩罚自己,因为企业制度没有将产品卫生与员工责任心、员工收入和员工晋升挂上钩。怎么办呢?自然是在包装流程中加入卫生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一来,为了不使自己受到惩罚,员工们自然就会“像对自己家的事情”一样关注食品的卫生问题了。